首页 栏目首页 > 创投 > 正文

刘邦的烦恼:统一还是分裂?汉帝国如何才能保证千秋万代?

千古一帝秦始皇

在中国历史长河中,秦始皇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恒星,作为千古一帝,秦始皇的诸多措施一直延续了2000余年,例如秦始皇确立的“皇帝”称号,中央集权制度、措施等等,同样秦始皇对地方制度也进行革新,力排众议,没有听从大臣王绾、博士淳于越效仿周朝分封子弟的意见,而是采纳了李斯的意见采取郡县制,天下废分封,立郡县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以往的评价中都认为郡县制极大地加强了皇权,巩固了大一统,但是让人惊讶的是,刘邦竟然“倒行逆施”搞起了分封制,大开历史倒车,很多人对此大加批评,将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的责任扣到刘邦的头上。由此笔者不禁开始思考,为什么“进步”的秦朝二世而亡,“反动”的西汉竟国祚200年,难道分封制真的比郡县制落后?刘邦真的不懂如何统治国家吗?

事实上无论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,都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手段,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皇权,维护国家统一。历史的发展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,刘邦是在充分考虑汉初社会形势,吸收秦朝灭亡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,顺应历史潮流,对分封制进行改进后,实行郡国并行制,有效巩固了西汉初期的统治,为武帝的丰功伟业奠定基础。

那刘邦为什么一定要实行郡国并行制呢?

第一,分封是西汉初期客观政治现实的要求。

汉高祖刘邦本是一亭长,出身卑微,手下功臣也多是三教九流之徒,但后来却都为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,一跃成为西汉的开国元勋。刘邦登基称帝后,也大多重用诸将以稳定政局,这些人多武夫脾性,桀骜不驯、不服约束,例如汉高帝刘邦即位之初,诸将就常常“饮酒争功,醉或妄呼,拔剑击柱,高帝患之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不要说不分封诸侯,哪怕是晚分一点,都有群臣政变的可能性。

刘邦和他的功臣们

汉六年正月,刘邦分封功臣二十余人,其余的大臣因为统计功劳,安排职位的问题还在排队等候安置。刘邦在洛阳行宫远远看到许多将领坐在沙地上面目严肃地讨论问题。刘邦不解问他们在讨论什么,张良回答:“陛下不知道吗?他们在商量谋反的事情。”刘邦大惊:“天下刚刚安定,怎么又想要打仗呢?”张良哈哈大笑回答道:“皇帝您起于布衣,靠兄弟们支持创业成功夺取天下,现在您贵为天子,分封的萧何、曹参都是心腹所爱,有仇有恨的都杀了,现在统计军功封官进爵,但是天下疆土有限,不能把所有的功臣都妥善安置,这些人怕你既不能妥善安置他们,又怀疑他们,对他们不满意杀掉他们,所以聚集在一起准备造反。”刘邦听了很担忧:“那可怎么办啊?”陈平心生一计,问:“皇上所讨厌的人是谁?”刘邦说:“雍齿,这货和我是故人,但是多次让我难堪,我早就想杀掉他了,但是他立功很多,我不太忍心。”

雍齿

陈平马上说:“那皇帝就先分封雍齿,群臣看到雍齿这货都能加官进爵,就会充满信心。”刘邦采纳了陈平的建议,马上封雍齿为什方侯,群臣见此心里安定下来,他都能加官进爵,我们就更没有问题啦。

由此可见,西汉初期功臣对于分封有很大诉求,如果不能妥善安置军功贵族,不要说江山万代,刘邦自己都有可能死于非命。所以大封群臣不是刘邦想与不想的问题,而是客观现实的需要。

第二,忠诚可靠,拱卫王室。

谁是依靠的对象?谁是我们的敌人?这个千古难题,西汉初完成分封后虽然暂时安定了队伍,但是当外患消失内忧就会浮现的铁律是不可改变的。

诸侯王功勋卓著,在封国内拥有独立的司法、财政、政务甚至军队,实际上属于半独立割据状态。而且有些人还想着二次创业,向皇位发起挑战。面对这种情况,刘邦历经数年,用调虎离山、分割拉踩、化整为零等多种手段总算是把那些有能力、有想法的封国都收拾一遍,先后杀掉梁王彭越、淮南王英布、燕王卢绾甚至楚王韩信等异姓诸侯。但是功臣众多,分封列候大大小小近千人,总不能全部清理干净吧?那大汉王朝恐怕也要崩溃了。

韩信

既然外人靠不住,那就只能靠自己人,并且刘邦认为秦朝快速败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秦始皇刻薄寡恩,没有将自己的宗亲分封到天下各地。内有权臣,外无勤王之师,天下有变,无以为援,最终落得二世而亡。汉高祖充分吸收秦亡教训,大封同姓以镇天下。汉六年,刘邦封刘肥为齐王、刘交为楚王、刘贾为荆王,开始将刘氏子弟分封于各地拱卫王室,防范诸侯。其实刘邦也不是不知道分封的弊端,单单凭借血缘是无法得到忠诚,然而两害相权取其轻,百年大计实在是有心无力,先确保最近五十年就行了。

例如吴地情况复杂,需要宗亲为王前去镇守,但是刘邦的儿子都还年幼没法堪当大任,只好封自己的侄子刘濞为吴王前去就藩。在册封之后就有相士跟刘邦说刘濞相貌有二心,很有可能会造反。刘邦很是后悔,但是已经册封为王,并且实在是没有可以信任的人镇守吴地,所以在刘濞出发前,刘邦拍抚刘濞的后背说:“有人说汉朝建立五十年后东南会有人造反,会是你吗?天下是刘氏的天下,你作为刘氏的亲王可不要做对不起皇室的事。”吓得刘濞拼命磕头说:“不敢。”然而若干年后,就是这位吴王掀起了七国之乱,差点把刘邦的子孙从皇位上掀下来。

刘濞

第三,辽阔的疆域与落后的治理技术的矛盾。

西汉继承了秦朝绝大部分领土,国家疆域超出了国家治理技术,郡国并行制能极大地弥补治理技术的不足。

西汉大一统疆域辽阔,人口众多,燕地、楚地、齐地距离长安千里,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,中央政府可谓是鞭长莫及。如果全部采用郡县制,万千事务系于一人,皇帝劳累是小,政务拖延是大。例如水旱灾害赈济不及时,很容易激起民变,威胁大汉的江山社稷。因此在燕国、齐国、楚国等关东诸地设立封国,分散权力,可以在距离首都遥远的地方形成决策中心,及时处理地方行政事务,巩固汉朝的统治。

在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制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,为汉朝的巩固发展做出很大贡献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

首先,巩固了刘氏统治。

封国尤其是刘姓诸侯在西汉初期起到重要作用,甚至可以说挽救了汉帝国。刘邦死后吕后专权,将原来与其争宠的戚夫人做成“人彘”,还大肆干涉朝政封外戚吕氏为王,杀死赵王刘友和梁王刘恢,意图毒死先帝的儿子刘肥,随意废立皇帝,直至临朝称制威胁刘氏江山。面对如此情景,西汉开国功臣和刘氏诸侯王无不忧心忡忡,直到吕后逝世齐王刘襄发难于外,陈平用计让吕氏兄弟交出虎符,里应外合,刘氏诸王群起而杀诸吕,这样才夺回了刘氏的江山。

齐王刘襄

如果不是刘邦采取分封,将子弟分封各地为王,皇族聚居长安,那无疑就会被吕氏一网打尽,汉朝很有可能重复秦朝的悲剧二世而亡。由此可见郡国并行制在西汉初期为维护政权稳定做出了重要作用。

其次,促进了经济发展。

秦末大乱楚汉相争,“高祖起丰沛,收卒三千人,以之径往而卷蜀汉,定三秦,与项羽战荥阳,争成皋之口,大战七十,小战四十,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,父子暴骨中野,不可胜数,哭泣之声未绝,伤痍者未起诸侯国的设立对于百姓休养生息,恢复社会生产起到重要作用,因为相比于有任期的官员,终身任职的诸侯对封国的长期发展更感兴趣,能够根据本地区的地利、物产长远规划。另一方面,诸侯位高权重,管辖的地区往往涉及多个郡县,统筹和协调更多资源,远比每个郡县单打独斗要有效得多。吴王刘濞经过三十年的苦心经营,收揽四方亡命之徒开凿矿山,打造钱币使吴国成为东方的经济强国。远在山东的齐国更是商贸繁荣,主父偃就对武帝说:“齐临淄十万户,市租千金,人众殷富,巨于长安,此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主此。”临淄成为可以和长安比肩的大都市,官府收的税收就有千金,商业繁荣不可想象。当时诸侯王国的总面积占西汉全部疆域的大半,因此对整个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随着休养生息的国策持续七十年,各地的经济都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,到汉武帝时期已经是物资充沛,粮食腐烂在仓库来不及收拾了。这无疑是郡国并行制在经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诚然,理想中的同心同德拱卫王室的分封制是不存在的,历经高祖、吕后、文帝三朝,诸侯国的实力不断膨胀,而与中央的关系却越发疏远,势力强大的诸侯在景帝的猜忌下走上了反叛之路,爆发了七国之乱。景帝平定叛乱着手削藩,最终在武帝的多重打击下彻底废除了诸侯国的威胁,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天下一统。

文史君说

对于历史我们一直有一种进步观,那就是后人远比前人“聪明”,郡县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国家统一,科举制比世袭制更公平,货币税比实物税效率更高,但是这种比较往往忽略了历史进程的客观因素,我们在评论历史发展时应该着重于当时的社会、政治、经济因素,从当时的客观情况情况出发,而不是做一个事后诸葛亮,用七十年后的事情谴责制度的创立者。

参考文献

胡文浩:《汉高帝时期列候分封研究》,河南大学硕士论文,2020年6月;

贾军仕:《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历史必然性探讨》,《汕头大学学报》2018年第5期;

冷鹏飞:《西汉前期的郡国并行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》,《求索》1988年第5期;

(作者:浩然文史·我好饿好饿)

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!

本文所用图片,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,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,谢谢!

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,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。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,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。古今中外,考古文博,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!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